当前位置: 首页 欧洲历史

法国的历史发展

编辑:fsxoyo发布时间:2023-06-02 23:04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法语: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语:The French Republic),简称法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实行总统共和制,本土位于西欧,海外领土包括南美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区。


  法国为欧洲国土面积第三大、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法国在18世纪至20世纪早期是仅次于英国的西欧第二强国,当今的法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欧洲联盟和北约创始会员国、八国集团和《申根公约》成员国,更是欧洲大陆主要的经济与政治实体之一。


1、史前与高卢时期(公元5世纪以前)


  远古时期,在法兰西的土地上就有人类居住,迄今为止,已在法国发现从旧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各个时期相当系统的人类文化遗迹,包括30~40万年前的人类颌骨化石,法国西南部拉斯科等地洞穴里约2万年前的人物雕刻和动物壁画,法国西部的3000~4000年前布列塔尼巨石墓碑和土坟,以及各种式样的生产工具与艺术创造。


  公元前1000年左右克尔特人自中欧山区迁居于此,罗马人把该地称为高卢,把当地居民称为高卢人。


  日耳曼民族大迁徙影响了高卢的发展,418年西哥特人在阿基坦建立王国。


  443年勃艮第人在索恩河与罗讷河流域建立王国,不列颠人占领今日的布列塔尼。


  451年匈奴人在阿提拉率领下入侵高卢,后被罗马与蛮族(包括法兰克人)联军击败,高卢完全被蛮族诸王控制。


  公元5世纪后期,定居在默兹河与埃斯科河之间的法兰克人,在国王克洛维(见法兰克王国)率领下大举西侵,先后击败罗马军事长官西阿格里乌斯和阿拉曼人、西哥特人。


  481年法兰克人占领了除勃艮第王国和地中海沿岸外的全部高卢,并移驻巴黎,建立法兰克王国。


2、中古初期


  5~10世纪在法国的历史中被称为中古初期,该时期包括两个王朝: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王朝,墨洛温王朝是法兰克王国的第1个王朝。


  公元481年墨洛温之孙克洛维击败西罗马帝国在高卢的势力,正式建立该王朝。


  8世纪初,东法兰克与西法兰克之间的争夺尤烈,东法兰克宫相查理在北方恢复秩序,732年在普瓦蒂埃击退阿拉伯人的入侵,重新统一法兰克王国。


  751年,他的儿子丕平(751~768年在位)在教皇支持下正式即位,建立加洛林王朝。


  768年,丕平之子查理曼继承王位,在他统治期间连年出征意大利、西班牙、日耳曼等地区,到800年,他已把过去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西欧广大地区置于自己控制之下,并由教皇为他加冕,查理曼成为西方皇帝。


  从克洛维到于格.卡佩的500年间,蛮族入侵、内外战争连绵不断,封建自然经济的盛行,领主权力的扩大,贵族离心倾向与独立性的加强,造成长期生产落后、封建割据与国家不统一的局面。


  3、中古中期


  10~15世纪在法国的历史中被称为中古中期,中世纪中期,法国农业、手工业、商业有所发展,人口逐渐增长,至14世纪20年代,约达1600万。


  在交通要道和集市出现了许多新兴城市,从11世纪起,一些城市发动公社运动,通过武装起义或金钱赎买取得了自治权。


  随着城市的兴起,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阶级──市民阶级,他们成为与特权等级(教士、贵族)有别的第三等级,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加强了国内的经济联系,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卡佩王朝初期,王室直接控制的领地只限于塞纳河和卢瓦尔河之间,各大公国、伯国恃势割据,俨如独立王国。


  腓力四世统治时期(1286~1314年)加强吏治,整饬军队,因坚持向教会征收财产税与教皇发生冲突。


  1328年查理四世死后,因卡佩家族嫡系无男嗣,由卡佩家族的旁支瓦卢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继承王位,建立了瓦卢瓦王朝。


  1337年英法“百年战争”爆发,1358年,巴黎北部又发生了扎克雷起义,战争后期涌现出民族英雄贞德,虽然她被出卖遇害,但民族统一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1453年“百年战争”以法国胜利而告终,到15世纪末,最后几块贵族领地──勃艮第、比卡第、布列塔尼、普罗旺斯、鲁西永也并入法兰西王国的版图。


法国的历史发展


  4、中古晚期


16~18世纪在法国的历史中被称为中古晚期,这一时期是法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后半期在法国历史上称为“旧制度”。


  从16世纪起法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使法国对外贸易的重点从地中海转到大西洋,从17世纪起法国向北美、中美、非洲、印度扩张殖民地。


  16世纪上半叶,英法百年战争的创伤尚未愈合,瓦卢瓦王朝的法兰西斯一世和亨利二世又发动了侵略意大利的战争,并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争夺德法边境土地,从而揭开了法国与哈布斯堡家族长期争霸斗争的序幕。


  1559年意大利战争结束,法国取得加来和梅斯、图尔、凡尔登3个主教区的统治权。


  1589年,波旁王朝的第一个国王亨利四世(1589~1610年在位)继位后极力恢复和平,休养生息,其后经过主教大臣黎塞留和马扎然的整顿,到路易十四亲政时期,法国专制王权进入极盛时期。


  路易十四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大力削弱地方贵族的权力,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同时,路易十四与哈布斯堡家族的长期战争,使法国东部边疆延伸到斯特拉斯堡。


  路易十五统治时期(1715~1774年),虽然经济有所发展,但专制王权日趋衰落。


  1774年路易十六即位,资产阶级日益感到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愈来愈不相称,他们对关卡制度、行会条例和不公平的征税制度极为不满,特别反对贵族和教士的特权,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启蒙运动蓬勃发展起来,他们抨击天主教会和专制王权,传播科学知识,宣扬民主、自由、平等、理性,法国封建制度陷于严重的危机。


  5、革命世纪


  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上重要的分水岭,它结束了1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开始了资本主义确立和发展时期。


  法国大革命以来近200年的历史可分为3个时期:


  从法国大革命到巴黎公社(1789~1871年)这个时期可称为“革命的世纪”,在这82年中共进行了5次革命(1789年、1830年、1848年、1870年、1871年)。


  1789年法国革命的历史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废除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发展资本主义。


  1789~1794年,革命沿着上升路线发展,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起经过君主立宪制、吉伦特派共和国和雅各宾派民主专政3个阶段。


  波旁王朝被推翻,封建制度被废除,国内外反革命势力被击溃。在革命不断取得胜利时刻,革命阵营内部的矛盾激化。


  1794年7月,反对罗伯斯比尔的各派力量联合起来,发动热月政变,颠覆了雅各宾派的统治。


  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1804年,拿破仑称帝,改共和国为法兰西第一帝国,取消民主自由,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民法典》,从法律上维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所有制和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秩序,对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拿破仑一世对西班牙和俄国的侵略战争遇到强烈的抵抗,1814年被反法联军打败后退位,1815年3~6月,拿破仑一世再次当权“百日”,终于在滑铁卢彻底失败。


  1814年复辟王朝的路易十八颁布《宪章》,保证不改变大革命确立的经济秩序和资产阶级自由权利。


  1820年,王党极右分子当权,背弃《宪章》,激起资产阶级自由派和人民群众的愤怒。


  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查理十世,代之以七月王朝,政权落入大资产阶级手中。


  1830年,工业革命在法国兴起,掀起建筑铁路热潮,30~40年代,工人运动如里昂工人起义、共和运动、民主运动此伏彼起,最后汇为巨流。


  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48年的革命使资产阶级各个阶层都参加了政权,与此同时,工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引起资产阶级的恐惧。


  1848年6月,巴黎工人举行起义,遭到残酷镇压,同年12月,路易·波拿巴利用农民对拿破仑一世的迷信当选总统。


  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翌年称帝,为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第二帝国统治的18年中,工业革命取得巨大进展,从60年代起共和运动、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持续高涨,1870年9月初拿破仑三世在普法战争中的溃败引起了9月4日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帝制,宣布共和,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巴黎人民从1871年初起就呼吁建立公社,继续抗战,第一国际巴黎支部的左派领导人与工人联合起来,成立了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


1871年3月18日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在人民支持下夺取政权,3月18日~5月28日,巴黎工人阶级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在阶级力量对比过分悬殊的情况下,巴黎公社旋被镇压。


  1870年后,法国经济有所发展,1900年~1913年,垄断组织相继出现,银行资本的集中尤为突出,成为仅次于英国的资本输出国。


  6、一战时期


  普法战争后,法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准备对德复仇和进行殖民扩张,法国为了摆脱自己的孤立地位,1892年与俄国缔结军事同盟,1904年又与英国缔结协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虽然是战胜国,收复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夺取德国一些殖民地,但损失惨重,战后经济严重困难,政局不稳。


  1914~1940年,内阁变更45次之多。


  1923年法国、比利时出兵占领德国鲁尔矿区。


  1924年激进社会党与社会党组成以赫里欧为首的左翼联盟政府。


  1926~1929年普恩加莱统治时期,出现了暂时繁荣和稳定局面。


  7、二战时期


  1934年2月6日,几万名法西斯武装暴徒藉反对斯塔维斯基贪污案,在巴黎举行示威,冲向议会大厦波旁宫,达拉第政府被迫辞职,共和制再度面临危机。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法国实行全国总动员;9月3日,法国对德宣战,但法国节节败退。


  1940年6月22日,贝当元帅与德国签订投降协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覆灭。


  1944年8月在法国抵抗运动和盟军的打击下,维希政府瓦解。


  从第三共和国覆灭到第四共和国建立,中间经历了抗击德、意法西斯的战斗和制订新宪法的斗争。


  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抵抗运动迅速发展,1944年6月成立临时政府,团结国内和殖民地反法西斯力量继续抗战,在同盟国和法国共产党领导的抵抗运动的配合下,1944年8月25日收复巴黎,接着全国光复。


  8、战后时期


  对于战后法国应建立什么样的共和国问题,各派政治力量意见分歧:以共产党为代表的左翼要求制订一院制的民主宪法;戴高乐派要求削弱议会,加强总统权力;以人民共和党为代表的第三势力坚持恢复第三共和国时期的议会制度。


  1946年1月戴高乐辞职,1946年10月通过第四共和国宪法,宣告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成立,基本上保留第三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通过几个复兴计划完成了设备更新,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在对外关系上,法国接受马歇尔计划,1949年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


  1957年根据《罗马条约》法国与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建立了西欧六国共同市场。


  1959年1月,戴高乐总统就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时期开始。


  1958~1969年戴高乐执政期间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1959年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收回对法国舰队的指挥权,禁止美国使用法国基地。


  1960年法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1963年戴高乐拒绝签订美苏禁止核扩散条约,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恢复邦交,提出“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否决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加入西欧共同市场。


  1964年,法国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


  1966年法国军队全部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迫使该组织总部撤离法国迁往布鲁塞尔。


  1981年5月,社会党人F.M.M.密特朗当选总统。


  1981年6月,举行国民议会大选,社会党赢得55%的议席,从而成为法国第一大党。


  1986年,3月国民议会选举,社会党受挫,出现了第五共和国成立以来未曾有过的左翼总统与右翼总理共处的局面。


  1992年,于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


  1995年5月,雅克希拉克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1997年4月21日国民议会被解散;5月25日和6月1日,进行提前选举,地方选举则在3月已经进行,这一选举的结果产生了左翼和右翼的“并存”。


  相关资料介绍:


  法兰西共和国(法语: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语:the French Republic),简称法国,是一个本土位于西欧的总统共和制国家,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区。该国为欧洲国土面积第三大、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东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接壤,南与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本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边形,三面临水,南临地中海,西濒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


法国从中世纪末期开始成为欧洲大国之一,国力于19-20世纪时达到巅峰,建立了当时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亦为20世纪人口最稠密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中,该国培养了不少对人类发展影响深远的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此外还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遗产。


  法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国民拥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欧盟和北约创始会员国、申根公约和八国集团成员国,和欧洲大陆主要的政治实体之一。


  法国的国策:


  法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欧盟创始国及北约成员国。法国同19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163个国家设有大使馆,另有16个常驻代表团和83个独立领事机构。此外,法还在海外设有161个文化与研究机构、486所法国学校。


  法国基本外交政策是:倡导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致力于欧盟一体化建设,尤其是政治和防务建设,继续发挥法在其中的核心作用;重视大国关系,注意加强同新兴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努力保持并发展与非洲国家的传统关系,推动发达国家增加对非援助;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和热点问题的解决;帮助法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保持和提高法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法国同中国的关系:


  双边政治关系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建交后,两国关系总体发展顺利。90年代初,中法关系因法国政府批准售台武器一度受到严重影响。1994年1月12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法方承诺不再批准法国企业参与武装台湾,双边关系恢复正常。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富有成果。2008年,中法关系因涉藏问题出现重大波折。2009年4月1日,中法发表新闻公报,中法关系逐步恢复良好发展势头,各领域合作进展顺利。2012年5月,奥朗德总统上任后,两国关系继续稳定发展。


  双边贸易关系


  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位于德国、荷兰、英国之后。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2年,中法双边贸易额510.2亿美元,同比下降2%,其中中方出口269亿美元,同比下降10.3%,进口241.2亿美元,同比增长9.3%。2013年1—9月,中法双边贸易额371.4亿美元,同比下降3.7%,其中中国方面出口198.0亿美元,同比下降2.8%,进口173.4亿美元,同比下降4.6%。


  法国在中国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汽车、化工、轻工、食品等领域,大部分为生产性企业。截至2013年8月底,法国在华投资项目4577个,实际投资金额127.7亿美元。2013年1—8月,法国在中国实际投资6亿欧元,同比增长33.3%。截至目前,中国在法国设立非金融类企业166家,投资存量38亿美元,主要投资领域为贸易、家电、旅游、化工等。2013年1—8月。中国对法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金额1.56亿美元。


  科技、文化、教育与军事等方面的双边交往与合作


  中法两国签有科技交流合作协定、环境保护合作协定、发展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卫生和医学科学合作协定、研究与和平利用空间合作协定,设有政府科技合作联委会,每年召开中法先进技术研究计划会议,至今共举行13次会议,累计执行项目700多个,涉及空间利用、核能合作、人工智能、洁净煤和风能发电等多个领域。


  两国设有政府文化混合委员会。2002年11月,双方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互设文化中心及其地位的协定,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同月在法揭牌,2004年10月法国文化中心也在北京正式揭牌。


  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从2005年12月日益活跃,中法两国发表青年交流联合声明,双方将在2006年至2007年互派400名青年到对方国家参观访问。2006年,4批各100名法国青年艺术家、企业家、科技和社会工作者访华。2007年,4批各100名中国青年公务员和社会工作者、艺术家、企业家、科技工作者访法。2010年11月胡锦涛主席访法期间,宣布今后5年邀请500名法国青年访华。2011年11月开始至今,3批共约100余名法国青年访华。


  中法双方签有教育交流与合作协议,定期举行磋商会议。至今,双方已有120多对高等院校和20余对中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两国每年互换65名奖学金学生。截止2014年,中国在法各类留学人员达3.8万人;法国在中国各类留学人员约7600人。两国均有一批大学和中学设置教授对方语言的课程。中国电视台、电台开办法语教学节目。2003年9月,中法签署互认学历和文凭协议。2005年,两国签署创建中法博士生院意向书,并于2006年3月正式成立。2007年,中法续签互认学历和文凭协议。至今,中国在法国本土和海外省开设17所孔子学院和3所孔子课堂,并在法国9个学区、23所中小学开设中文国际班。汉语已成为法国第五大外语,约有4.5万学生学习汉语。法国法语联盟在中国建立了16所分支机构。2010年11月胡锦涛主席访法期间,双方商定2011年中法举办“语言年”。2011年7月,贺国强书记访法期间出席中法“语言年”法国汉语年启动仪式。2011年9月,法国外长朱佩访华期间出席中法“语言年”中国法语年启动仪式。


2004年9月1日,中国公民赴欧旅游首发团抵达法国。2012年,法国至中国旅游人数52.5万人次,中国公民首站赴法国旅游人数37万人次。截至2012年,两国间已有友好城市和省区80对。


  2013年12月6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人民大会堂与法国总理埃罗共同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徽标揭幕。


评论加载中..
加载中